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

再談醫療暴力

再先說一次,醫療暴力是完全沒有可以原諒的空間。

但,

如果我們對教育的看法是:

犯錯了,仔細檢討整個過程中會導致錯誤的地方,試著尋找解決的方法,逐步修正,一次次的讓錯誤發生的機會下降,最後終究能避免重蹈覆轍。

也許我們現在應該再多做的事情是,有某一個適合的角色,平和不帶偏見地去探訪施暴的人,仔細尋問到底是什麼樣的心理因素讓他失控?什麼話語會激怒他?什麼眼神什麼態度會讓他覺得被瞧不起?就醫過程中的那一點會變成引發爆炸的那個火花?

只是一直譴責該譴責的行為會有什麼幫助嗎?

還是應該在情緒都平靜時,瞭解對方的動機與誤解,適當針對扣下施暴者的板機的特定過程,做深刻的討論與檢討?也許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將來能減少誤會,也許瞭解施暴者爆發的先兆好先舒緩情緒,也許在爆炸前的臨界點預做保護?

這樣的複雜檢討,不會是隨時可能變成當事人、被施暴的醫療人員能夠負擔得起的責任。醫療院所的負責人,應該結合心理諮商專業的人員,誠實且負責任地擔負起找出癥結的任務,這樣才能真正保護所有的醫療從業人員.....事情發生了才跟著譴責,什麼用都沒有.......


如果我們對教育的看法是:犯錯了,不停的駡他,持續要求處罰要更重,這樣每個人就不會再犯錯......

我們每個人都應該5科500分......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治療?還是照顧?

想到了,就說一個故事 …… 在我住院醫師第二年的時候,輪到新代科病房。有一個 80 幾歲的病人,因為糖尿病足住院,打抗生素、清瘡、每天換藥 ……… 阿公有嚴重的排便問題,十幾年來總是便秘、拉肚子交替著,胃腸科的軟便、止瀉藥也從來沒停過,醫師說,糖尿病很久了的病人都會這樣。   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