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保局有一個『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』,用各種指標來衡量一個醫療院所品質的好壞......有些指標也許是合理的,比如說,糖尿病照護的糖化血色素檢查率、微蛋白尿檢查率、眼底檢查率等。
但是像下面這樣的指標,我個人覺得很值得檢討。我的病人有很多都是在其他地方看診,因為控制不好才轉過來看。跟病人討論之後,再依據病人的生活方式調整藥物;同樣是胰島素刺激分泌的藥物,因為藥物作用時間的長短不同,配合生活方式處方,也就比較能把血糖控制好。依據這個品質標準,我就得等病人把舊的藥物全部吃完,才能開立我認為好的處方。這樣是不是很奇怪??
不只是血糖控制,血壓與血脂肪也都有同樣的評比呢....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